在我国,鼎被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问鼎”“一言九鼎”“钟鸣鼎食”“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很多词汇中都有“鼎”,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东周时期蟠螭纹双附耳铜盖鼎正规实盘配资门户网,就因鲜明呈现出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精美纹饰而颇引人关注。
文物名片
主角:蟠螭纹双附耳铜盖鼎
出生时间:东周
尺寸:通高36厘米、口径35厘米、腹深28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说文解字》中载:“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象析木以炊。”鼎是人们用来煮熟食物的器具,亦可以用来煮汤(热水),或宴飨时用作盛肉与调味品。同时,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礼器,是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
展开剩余63%这件蟠螭纹双附耳铜盖鼎通高36厘米、口径35厘米、腹深28厘米。其为隆盖,上置一环形捉手,可倒置,方便人们提拿平放,并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鼎盖与鼎身为子母口,能够严密扣合,既可保温,又增强了整体造型的完整性。鼎身上腹两侧对称各有一附耳,双附耳同时轻轻外撇,人们提携时更加稳固。鼎为深腹、圜底,底部微微内收,腹部呈半球形,让鼎身线条过渡更加柔和。底部的三蹄足造型简洁却不失大气,充分支撑起这厚重的鼎身,恰似骏马坚实有力的蹄子稳稳踏于大地之上,给人一种稳健、雄浑的力量感。
值得一提的是,鼎盖与腹部均饰有精美的蟠螭纹,腹部以一周陶索纹为界纹。这些蟠螭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为整个器物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寓意。蟠螭纹是我国青铜器上一种常见的纹饰,蟠字有“环绕、盘伏和屈曲”之意,螭是指无角的龙。蟠螭纹,也就是以无角的龙作张口、卷尾、盘曲状来绘制的纹饰,展示了所有者的威严和地位,代表着权威、尊贵和吉祥。整个器物庄重威严又华美优雅,既考虑了实用性,又兼顾审美需求,展现出东周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准。
东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不断,随着礼乐制度的松动与社会变革,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各地诸侯僭越造鼎的现象时有发生,促使青铜器在造型和纹饰上不断创新,以彰显各地的文化特色和诸侯的实力。蟠螭纹双附耳铜盖鼎正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其精巧的铸造工艺、繁复的纹饰设计,不仅展现了东周青铜艺术的巅峰,也折射出时代背景下审美与礼制的嬗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活跃和艺术创作的繁荣。
这件蟠螭纹双附耳铜盖鼎,既是青铜技术的杰作,也是历史变革的见证。凝视这件珍品,我们仿佛能够透过交错的蟠螭,再次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这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长按保存上方二维码
随时随地获取盐湖文物信息
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编辑丨靳雪婷 赵超 责编丨侯育蓉
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正规实盘配资门户网
发布于: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