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 线上杠杆策略配资 一张图:2024/04/23黄金原油外汇股指"枢纽点+多空占比"一
- 股票配资哪儿有 2024年6月6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甘蔗价格行情
- 怎么杠杆炒股 空气净化器哪个牌子好?测评整理五款精湛爆款
- 股票杠杆最高几倍 宝馨科技:高管团队获“行业强将”实力坐镇,“光储充换一体化”酝酿新突破
- 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 智界S7答网友热门问题第八期 涵盖用车服务相关问题
- 股票杠杆代持 2024年8月30日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价格行情
- 配资杠杆炒股有用吗 西安: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星城市
- 哪个股票能杠杆 《照片里的故事》第四集:去过去 来未来
- 十大炒股配资公司 我省多措并举维护国庆假期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 股票什么叫杠杆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毛主席作出“三字批示”,令人肃然起敬
- 发布日期:2024-09-16 23:30 点击次数:195
这是76岁的古尔纳首次来到中国,但中国对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出生于东非的桑给巴尔岛,家离港口只有几步之遥。童年时,“在海岸边的一些区域走走,可能捡到美丽的陶片,传说是郑和船队留下的遗迹……”
1975年4月,杭州西湖,美景醉人、春花绽放、柳枝摇曳,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已经在这样的人间仙境生活工作了两个多月。
4月5日深夜,工作人员兴高采烈跑进了毛泽东的卧室,将一封电报递给主席:“主席!主席!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湾士林寓所去世了。”
蒋介石和毛泽东斗了一辈子,本以为这样的消息会让主席高兴,毛泽东却没有显露出半分喜悦的神情,反而神色落寞、一脸凝重在电报上作出“三字批示”,众人看过后不禁肃然起敬。
争锋相对了一辈子的老对手去世,毛泽东为何不高兴?“三字批示”到底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回到1945年,从山城重庆那场举世瞩目的“谈判”说起……
一、从战友到敌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短短13天内,中国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庆《大公报》上刊登了毛泽东即将来渝的新闻,国民党当局喜悦地说道:“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从表面看来,似乎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这不过是蒋介石推卸内战责任的一场“鸿门宴”。
彼时,毛泽东和蒋介石已经十几年没有碰面了,大革命一别,曾经并肩战斗的两人越行越远,毛泽东带领工农群众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蒋介石却背叛革命成了人民阵营的敌人。
蒋介石没有料到毛泽东真的敢来赴这场“鸿门宴”,自然也没有准备谈判相关事宜。一直到谈判开始当天,国民党才匆匆整理了几条原则和底线。
但毛泽东是抱着十足的诚意来的,他真诚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可以为人民争取到最大可能的权利与和平。
所以共产党对国民党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做出了巨大让步,比如“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同意舍弃联合政府,只参加政府”等。
唯独在军队国家化和独裁统治两个核心问题上,共产党坚决不让步,蒋介石知道后连连摇头,讽刺共产党人“脑筋受了刺激”。
为了劝说毛泽东“归顺”自己,蒋介石前前后后与毛泽东进行了11次会面,当然大多数会面都是在公开场合,在为数不多的几次私下会谈中,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对话,依旧针锋相对。
抵达重庆的第二天,毛泽东打破了自己在延安维持多年的生活习惯,特意起了个大早,到蒋介石的园林散步。
在曲径蜿蜒的林中小路上,毛泽东与蒋介石不期而遇,两人并肩而行,从林荫深处一直走到了满是青苔的石阶上,来到一张石桌旁坐下。
“润之,你怎么起得这么早?听说你有晚上办公的习惯,来这里是不习惯了吗?”蒋介石张口就用一种兄长关怀弟弟的语气说道。
毛泽东面带微笑,回答道:“岁月如流水,前30年睡不够,后30年睡不着,蒋委员长可有这个体会?”
蒋介石不知如何应对,立马转移话题,看着一旁的竹林说道:“润之来到这天府之国,感觉如何?”
毛泽东正准备开口,蒋介石就抢着说道:“四川的土地肥沃得很!林森老先生钟情于此地,死后就长眠于此间山水中,年前为老先生举办了奉安典礼,不知润之可有兴趣去看看?”
“林老先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对日态度强硬,力主抗战,令人敬佩,我一定要去拜谒。”
毛泽东话里话外都在讽刺蒋介石消极抗日,蒋介石又被话锋所伤,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打着哈哈应付。
毛泽东打断了蒋介石的废话,直截了当说:“我们到重庆来,一句话,是为了和平!中共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彻底结束内战,实现永久的和平!”
毛泽东话音刚落,蒋介石就立马强硬插嘴道:“润之,中国没有内战!”
毛泽东冷哼一声,列举出大量例子证明蒋介石企图发动内战的野心,突然被扯下遮羞布,蒋介石气得浑身发抖,又不敢公然发作。
在毛泽东这里碰了壁,蒋介石内心开始焦躁起来,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现在,蒋介石从未将共产党视为合作伙伴,一直用“匪”来称呼共产党。
他给国统区各战区司令发了一封密令,言辞犀利表示:“目前和共产党谈判,就是为了窥探他们的目的,如果不能在军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立马将其清剿。”
光从这封密令就可以看出,蒋介石毫无谈判诚意。
重庆谈判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也被蒋介石折腾得身心俱疲,但他还是坚持与各界民主人士来往会面,努力为我党我军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在孙中山之子孙科举行的宴会上,毛泽东、周恩来、陈立夫、戴季陶、白崇禧等国共两党知名人士纷纷出席,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毛泽东都非常友好地与之交谈。
毛泽东认为:“国民党毕竟是右派掌权,要想解决问题,就不能避免与右派接触,中国内战必须坚决避免。”
眼看谈判桌上毫无进展,蒋介石着急了,他想尽办法求得美国人的支持,美军动用飞机和军舰帮助国民党运送兵力,延安见状立马发来电报,建议毛泽东及早抽身,离开重庆。
毛泽东却认为,这个节骨眼上决不能离开重庆,后方必须要打几个大胜仗,挫挫国民党的锐气,共产党人不能不战而走,毛泽东语重心长嘱咐延安:“你们要多打胜仗,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法子。”
为了支援远在重庆的毛泽东,邓小平和刘伯承精心筹划了上党战役,这场远在冀鲁豫边区的战役,却成了毛泽东在谈判桌上最大的砝码。
冀鲁豫边区解放军装备落后,和阎锡山的两万多精兵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可解放军硬是凭借小米加步枪重创阎锡山部,敌军司令中弹身亡,2万多人全军覆灭。
上党战役大获全胜,直接逼迫国民党代表在重庆桂园签订了《双十协定》,这是日本投降后,毛泽东和蒋介石交锋的第一个胜利。
即便《双十协定》并未能给中国人民换来长久的和平,却也足以让世人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
离开重庆前,毛泽东找蒋介石进行了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两位已到中年的最高领袖,坐在长桌两旁侃侃而谈,你一言我一语的和平景象下,句句都是利剑锋芒。
“润之呐,不要另起炉灶了,一起干吧!”蒋介石故作友好地劝道。
毛泽东冷哼一声,笑着回怼:“如果蒋委员长能给人民一条活路,又何必如此折腾呢?我很期待您有空到延安来,看看我们的人民,看看真实的中国。”
“润之,国共两党缺一不可,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十年之内总要搞出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蒋介石接着说道。
“既是为了人民,蒋先生就更应该去了解下人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延安的土地革命搞得很好,你可以来看看!”
毛泽东的话让蒋介石有些语塞,愣了一下,才说道:“很好,这些事情都交给你们来办,润之呐,以后就不要搞军队了,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军队,可以多搞搞政治,我们能接受。”
“我们的军队只为国防,不为党派!”
“润之啊,如果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了。”
“……”
毛泽东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攥紧了手中的《双十协定》,寥寥数语,毛泽东就明白,蒋介石发动内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1945年10月11日,是毛泽东离开重庆的日子,临别时,蒋介石与毛泽东握手道别,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别便是永别!
这次见面后,蒋介石就公开站在了毛泽东的对立面,开启了两人数十年争锋相对的军事生涯!
二、坚持一个中国,两岸默契十足
1950年,朝鲜半岛燃起烽烟,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杜鲁门以共产党危及太平洋地区安全为由,提出了一套“台湾地位未定论”,公然争夺台湾地区的归属权。
美国本就擅长仗着强大的国力,在国际上抛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定论,勒令其余诸国奉其为真理,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面对美国人抛来的橄榄枝,蒋介石有些犹豫,他不相信美国人,他更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保住台湾,但他也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蒋介石十分需要“第七舰队”这个保护伞,帮助自己长久守住台湾海峡。
权衡再三,蒋介石还是下了一个决心。
6月28日,国民党当局发言人叶公超发表国际声明,接受了美国干预台湾防务的计划,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他甚至在声明中特意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蒋介石绝不是一般的庸碌之辈,他是有才能、有谋略、有政治远见的,毛泽东在看到这篇声明后,高兴地说道:“这个蒋介石还算有点良心,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可惜,蒋介石不是一个坚定的人,在美国人的怂恿下,国民党台湾当局和美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对蒋介石来说,这只是一个增强海防力量的条约,但是对广大中国人民来说,这无疑是在挑战我国的领土主权。
为了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的坚决态度,毛泽东决定通过军事手段,给蒋介石“洗洗脸”。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建国以来首次海陆空三军作战,一举攻克一江山岛,蒋介石被打得阵脚大乱,将全部兵力部署在台湾海峡,然后赶紧给美国打电话,请求他们派兵相助。
美国人可不傻,想要他们出兵相助,蒋介石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交出台湾的实际统治权。
这一次,蒋介石犹豫了。
美国人很快就发现蒋介石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控制的傀儡,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完全依附于美国的傀儡领袖,取得台湾地区的控制权,于是美方便鼓动一些人打出“民主选举”的旗号,嚷嚷着要竞选“总统”。
当时台湾政坛上有两个最佳“总统”人选,一个是陈诚,另一个是胡适。
早在革命之初,胡适便是“亲美派”,对美国绝对忠心不二,可惜他是个文人,没有从政经验,更没有从军经验,所以当选的可能性不大,陈诚便成了当时呼声最高的“总统”人选。
台湾搞选举的事很快传到了毛泽东耳朵里,当时正在接待外宾的毛泽东感慨道:“我觉得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不论是胡适还是陈诚,都不如蒋介石适合吃这碗饭,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做恰当的估计,我们不能否定一切,要辩证地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物。”
虽然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很多方面意见都不合,但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两人还算配合得默契。
1956年,毛泽东托人传话给蒋介石,如果国民党愿意将台湾归还祖国,人民会宽恕他的。
一直以来,毛泽东都想争取蒋介石,实现解放全国的最终目标,蒋介石方面也有这个意思,但是国共两党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所有选择和行动都必须极其慎重,多年来海峡两岸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实现沟通的中间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曹聚仁出现在了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个有政治活动能力的文化人,同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核心人物都有一定的接触,两党都将其视为上宾。
曹聚仁本人也对国共两党有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因为这个关系,曹聚仁成为了最合适的中间人。
蒋经国两次找到曹聚仁,请求对方带着台湾愿意与大陆沟通的想法,去北京面见周恩来。
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在颐和园接见曹聚仁,两人提出了“第3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周恩来认为第3次国共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祖国统一,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问题都可以坐下来慢慢商量。
10月3日,毛泽东又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曹聚仁,两人就“第3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问题,毛泽东肯定地表示:“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听到此话,曹聚仁大吃一惊,毛泽东的宽大胸襟实在是令人佩服不已。
炮击金门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邀请曹聚仁吃饭,三人边吃边聊,毛泽东说道:“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国共两党便可以合作,他们不来白色特务,我们也不去红色特务。”
曹聚仁连忙问道:“那台湾人民还可以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吗?”
毛泽东哈哈一笑,慈祥地说道:“就按照他们一贯的生活方式过吧。”
从上面的这些谈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蒋介石的态度其实是非常宽大的,共产党也一直在正面争取国民党当局尽快回归祖国的怀抱,为了让蒋介石彻底放心,毛泽东派人拟出了“一纲四目”的条例,委托曹聚仁带回台湾,与蒋介石商量。
临行前,毛泽东亲笔写了一首词《临江仙》交给曹聚仁,其中有两句“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短短10个字就表达了毛泽东希望台湾尽快回归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愿。
除此以外,毛泽东还开出了许多优渥条件供蒋介石选择,他的儿子蒋经国可以出任台湾地区省长,负责台湾日常政治事务管理,台湾如果有困难,不必接受外国援助,北京按照美国支援数额补助。
厦门与金门可以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台湾现任文武百官的官阶待遇不变,人民生活质量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除此以外,毛泽东还允许蒋介石携家属返回大陆,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区,仍旧出任国民党总裁,还将江西庐山拨给蒋介石作为其居住与办公的场地。
作为曾经伤害过无数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反革命分子”,能得到毛泽东如此优待,感恩都来不及,可优柔寡断的蒋介石又不甘心就此抛下经营多年的半壁江山。
三、三字批示,尽显伟人胸襟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蒋介石一直在观望,始终未能下定决心回归大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在面见尼克松时将蒋介石称为“老朋友”,还对尼克松说道:“实际上我同蒋介石的交情要比你们长得多。”
毛泽东的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台湾,蒋介石知道后内心五味杂陈。
此时的蒋介石在国际上逐渐被孤立,中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中共方面抓住机会,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首先是发表强调“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宣言,随后又特赦了大批国民党战犯和特务,还给其中的一些人安排了工作。
蒋介石被毛泽东伟大的胸襟和仁慈所震撼,此时的他无比想念大陆,无比想念故乡奉化,可曹聚仁的去世,切断了蒋介石和大陆的联系,他只能将满腹乡愁搁置在台湾海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泽东派章士钊来到了台湾,章士钊自信地表示,自己在香港顶多住三个月即可完成任务回去。
没想到年事已高的章士钊先生由于过度疲劳,不幸在香港去世,两岸即将建立的桥梁,最终以失败告终。
蒋介石并没有就此放弃,1975年,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又托人向中共方面传话,邀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收到这个消息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可重病缠身的他,无法亲自前往台湾。
权衡半天后,毛泽东找来邓小平,委托邓小平代表他去台湾做客,并以此次会面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得知邓小平要来,陈立夫和蒋介石高兴坏了,陈立夫还在香港发表了一篇《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在文中热烈欢迎毛泽东和周恩来到台湾访问,造福国家人民。
正当陈立夫积极寻找与大陆沟通的方式时,蒋介石却因心脏病于1975年4月5日去世,蒋介石的突然离世,让即将搭建起来的两岸桥梁彻底坍塌。
得知蒋介石离开,毛泽东并未表现出半分高兴,在写着蒋介石去世消息的电报上,毛泽东提笔,心情沉重地写下“三字批示”——知道了。
短短的一句“知道了”,却是中国近代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几十年的烽火狼烟,本来兴高采烈的工作人员看过后不禁肃然起敬,纷纷为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宽大胸怀所折服,即便针锋相对数十年,毛泽东依旧在惋惜蒋介石的离去。
据说,毛泽东曾私下为蒋介石举行过一场个人追悼仪式,他将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反复播放了一天,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
原文有两句“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的情绪,毛泽东将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使这首词的送别氛围达到最高潮,这也是毛泽东向自己的老对手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
正如毛泽东所说,蒋介石是一位难得的“老朋友”,虽然两人因为不同的革命理想战斗了大半辈子,但曾经两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最重要的是,随着蒋介石的离开,台湾和平统一的进程再一次被搁置了,不知下一次要等到何时,才能重新建起这座和平的桥梁。
直到毛泽东离开,都未能看到台湾回归祖国,实乃一大憾事。
好在邓小平遵从毛主席遗愿,实现了大陆与台湾的“三通”。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股票什么叫杠杆,海峡两岸同气连枝、不可分割,中国终将走向彻底的、永久的、毋庸置疑的统一!